海创院图书馆(金融分馆)试运营开始

2017年8月,财政部主管主办的国有独资出版传媒集团——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海创院高级顾问等联系落实,与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繁荣与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的重要平台。海创院与之合作,在出版、培训方面都将有重要推动,其中也包括了对海创院图书馆建设的大力支持,并赠送了价值不菲的财经社图书。
海创院在与智·和同心荟、海归驿站的合作,得到了上城区统战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推动了海创院图书馆金融分馆在目术塘文化创意园落地做了很多工作。
为尽快推动图书馆的建设,12月30日,阿尔伯塔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分会会长、海创院智库专家陈羡博士捐赠其译作,并借走《深度学习》一书,作为海创院图书馆第一位读者,由此标志着海创院图书馆(金融分馆)试运营的开始。
海创院执行院长顾东东、办公室主任赵佳飞先生及留英同学陈芸女士等出席了海创院图书馆试运营开通仪式。

生态,生命之无形——海创科学沙龙第三场活动之探索生命的奥秘

“海创科学沙龙”是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主办的品牌活动,由海创院科学传播部具体实施。同心荟、海归中心、青林黑塞、柘木汇、维斯玛等机构协办承办其中若干场次。

2017年12月9日,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们在2号线第一阶段的终点站古翠路地铁站附近举办了一次小型沙龙。

主讲老师唐建军博士本职工作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日本东京大学亚洲生物资源环境中心共同研究员、日本筑波大学中国政府派遣研究员、日本筑波大学农林生物学系客座研究员;在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唐老师是分管科学传播工作的副院长。

为什么开始有这个话题呢?因为海创科学沙龙第一场就让我们把视线投向无限的天空,组织了一场天文知识和观测活动,由天体物理学博士武强老师主讲;第二场则是海创院理事刘祖斌博士又带大家领略海洋的奥秘。“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可是大家想过为什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生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与人的生命有那么多的不同又有那么多的相同?排除上帝的因素,在生命面前,我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呢?我们的生命究竟来自何方?大千世界中,动物和植物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种类么?

冲着这些问题,也有慕名而来听唐老师传授。毕竟唐老师是浙大心平奖得主,那是全体学生用选票投出来的,可见分量之重。有关生命的问题,对大家很近也很远,应该说,在大家忙着挣钱的时候,这样的话题我们其实也很不确定;毕竟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而且需要缴纳作文押金;但,报名的朋友还是超过了我们设定的限制;考虑到交流效果,更多的同学只能等到下次机会了。

活动现场,为了保持适当神秘,为了确保参会同学的“福利”,我就不做叙述了。还是让我们看看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的发言吧。

天悦同学,特地和爸爸妈妈从嘉兴赶来的小学六年级学生——

原来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前,我总觉得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没有人类好像地球就不会转了的似的。可是,听完唐老师的讲座,我才知道任何生物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个生物都有利有弊。每个人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说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也不能说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尽可能地完成你想做的事,就可以活的充分。“有些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所以请记住生命是无形的,而生命是要我们去珍惜的。

2017年转逝即去,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留住这一年的最后时光,这个时间也许你正在觥筹交错,也许你正在漫舞飞扬,而我却在海创科学沙龙,聆听浙江大学生态学唐建军老师一场关于生命的讲座。唐老师2个小时的授课、半个小时的现场问答,带我们进行了一场生命的旅行。互动的方式让我们增强了理解,让我记忆深刻,比如:人类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动植物适应环境才能和谐共处、碳3和碳4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别、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臭氧层得到改善、恐龙为什么不能复制等。

唐老师“忧国忧民,心系人类未来一万年”的理念更让我敬佩、感叹,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惭愧,更对当前社会利益熏心的制假售假、偷污排污、滥砍滥伐、滥捕滥杀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感到可耻。1992年至今我们的很多情况发生了恶化,其中全世界人均可使用的淡水资源数量减少了26%;海洋中由于污染和缺氧导致生物无法生存的“死亡区域”增加了75%;森林面积减少近3亿英亩;由于碳排放,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生命多样性降低,鸟类和鱼类数量总计减少29%,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的和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否则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金同学,杭外剑桥高中高一学生——

周六晚上,尽管寒风拂面,但却丝毫不能阻挡我去听唐建军老师讲座的热情。

围绕“探索生命的奥秘”主题,唐老师用生动的肢体动作、幽默的语言表达带领听众进入有趣的生物世界。唐老师对于生态的诠释是“生命之无形”,他认为生态是关系到整个生物体系,我们需要有整体的观念来对待生态问题。他以《星际穿越》电影开头所采取的科学依据为例,用他和同事写的论文为依靠,来向我们解释碳4和碳3的不同:碳3的例子有小麦/大豆等,而碳4则包括杂草。这两种对二氧化碳利用效率的不同,也反映在生态问题上的不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对于“生”和“命”两字的解读。“生”字可以看作是“人”和“土”的结合。出于土,而制于人。我们的生命系统一直和外界的联系,那就是新陈代谢。我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就是看一个人新陈代谢的情况如何。进一步,老师就谈到了死。他认为,我们应该大方地讨论这个话题。他解释道,一个小娃娃出生,就意味着一个人死去。想要保持永生是不现实的,如果一直存在,也只是肢体与机器的共生,一个人是永远不可能一直存在的——这违反了自然规律。生命的奥秘,或许就来自于他的短暂,和这短暂生命中,每个生命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吧!拿植物来说,有些植物为了传播种子,有”射手“的结构,可以把种子蹦向四面八方,大大增加了传宗接代的可能性。拿动物来说,沙丁鱼为了躲避大鱼的攻击,数量庞大的鱼聚集在一起,没有领导者,却组成了一个大鱼的模样,不禁让我们连连感叹生命的魅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再看看人,或许就没那么多优越感了。因为我们,也不过是生物体,与动物没有本质无别。这其中的关系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透。

对于“命“这个字,有个耳朵旁,这就意味着生物要始终和外界有交集,保持联系。唐老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解释不同生物体有着不同感知:女人一般注重身材和打扮,而男人则不一样。要是问一个男的跟他见面的女生上星期穿了什么。他们或许只记得是有衣服还是没衣服。欢笑之余,我们深刻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命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唐建军老师所讲的内容,更体现在唐建军老师本人知识广博却十分谦虚,耐心而又幽默地向我们教授复杂的生物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奥妙与神秘。

李同学,河北某高校生物学本科毕业,浙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毕业这么多年之后,第一次参加跟生物相关的讲座活动,也算是对往事对生命科学兴趣的一点追忆。唐教授讲课生动又有激情,表面上讲的是科学,但从他的课里听到更多的是:人与世界万物,人与宇宙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堂哲学课。可以感受到作为生态学专家,唐教授对生命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唐教授说的生命不只是生物体,还包括我们在社会上的各种关系,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从属于各种社会的生态环境,所以需要从态度上做好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价值。原定两个小时的分享延长到三个小时,很多朋友最后都意犹未尽不忍离去。

毕同学,浙大医学硕士——

生命之起源——每当一个问题问到最初始的地步的时候,往往很难回答,就像问你为什么存在,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回答。因为任何一个学科或者方法学都无法解释终极命题。

同样的道理对于人类的存在,生物的存在此类终极命题也很难回答。

但是最为高级智慧的我们,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所以会思考我们的存在,我们来自哪里,去往何方?携带遗传编码的DNA,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真正的执行功能,而是很少的一部分执行功能,为什么?人的大脑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为何到现在才用了百分之十几?生物体为何这样选择?作为一个医学生的思考到最后生物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而是我们选择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与数据,躯体只不过携带了这些信息的躯壳,癌症也可能并不是对于人类是致命的,很有可能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癌细胞的起源是什么?它为何在分裂过程中,突变,无线增殖呢?也许它只是走了它应该走的路,突变也是进化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人类具有意识以来,对死亡的恐惧和未知世界的恐惧让这些突变变得吓人,生命最终是我们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或许真的有小时候看到的科幻片里,存在地外生命?Ta 正在引导我们走向Ta 那里?又有何惧呢,无非是过好此段过程,迈向下一个阶段?无畏于生,更何惧于死!生命之使命。

——Claire:给楼上的点赞生命确实神奇,我们都是细胞体组成的,为什么组合不同结果不同。有的成了人,有的做了动物,有的又成了植物。这个话题有趣又永恒

康同学,从上海赶来的浙大生态学硕士——

我又一次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杭州,新开通的地铁2号线,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和建筑,都在向我展示着这座魅力之城从未停下发展的步伐,而且越走越快!

来的目的是聆听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建军教授的科普讲座。我与唐教授的缘分从2006年我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多年未断。这一次听说他作为海创院分管科普的副院长为传播科学知识而开讲,我从上海奔来赴会,好似又回到了上学读书的年纪。

讲座之前我就看到很多参与者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从恐龙复活到转基因食物,无所不有。我猜想,这一定是一场热闹丰富的聚会。

唐教授的讲座是从介绍“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学”开始的,这个切入点对于一个多年研究生态学的学者来说是正常的,但当我看到唐教授准备的内容,又一次被感动了。我看到的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对于生命的哲学思考,对于从事的工作如何造福于民的科学探索。唐教授对自己形容说是“忧国忧民,心系人类未来一万年”,他也说,生,出于土,而制于人;态,和于心,而萌为能。他们的实验室在多年前就因为研究中国传统种植文化中“鱼稻共生”生态学原理而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更难得的是,唐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一直从事“鱼稻共生”生态种植系统的实践和推广工作,并收获了很多积极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一成就获得了在场朋友们的雷动掌声。同时我们得知唐教授所在的科研团队在当天上午收到国际顶尖期刊的稿件录用通知,这是对科学家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在场的海创科学沙龙的参与者们都为唐教授团队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唐教授旁征博引,给大家介绍了大自然植物各种传播花粉的高超本领,也为大家展示了海洋生物为抵抗外敌袭击而形成的“鱼群效应”,更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生命体的生物学意义。

问答环节实在是生动有趣的,除了在场成年听众不断提问,还有小朋友的有趣参与。唐教授获得过很多届“浙江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他总是有办法将生涩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让大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唐教授与各位听众们的积极互动更是将讲座推向了高潮。19:00开始的讲座,竟然到21:30还是有人要举手提问。在一片掌声中,海创院这一期的科普讲座结束了。优秀的提问者还获得了由海归中心的“我爱母校”扑克牌和九口山文化创意公司提供的精美笔记本。

生态学,就是一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看似遥不可及,实则息息相关。只有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身边的问题,才能获得更智慧的答案。我最后引用唐教授PPT中的一张图来说明他的思考,我相信这也是他希望传达给我们的科学哲学思维。

 

柳老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浙大老师——

起初看到唐老师讲座的海报,第一反应就是想去听听,一是我一直关注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每每看到生态污染的报道都很揪心,却有心无力;二是唐老师在浙大赫赫有名,想一睹其教学风采,好好讨教一下教学经验。

一进沙龙就看到一个颇有鲁迅风姿的老师正意气风发地介绍着浙大生态学科的历史、发展与成绩,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唐建军教授。仔细聆听完唐教授的讲座,发现有四大特色:

一是辩证的哲学思维贯穿始终,ppt随处可见排列整齐、对仗工整、用词对立统一的句子,乍一看像绕口令,仔细回味才觉得意味深长,这些句子都是唐老师深思熟虑的结晶。二是接地气,与生态相关的电影片段信手拈来,生活中的实例更是烂熟于心、张口即来。三是语言风趣幽默、讲者平易近人,与听众互动默契、课堂氛围其乐融融。四是专业功底深厚,虽然只是科普课,但宽而不浅、亮点很多,比如各种植物有趣的传播种子的方式,同时唐老师又是谦虚的,他最擅长且被推广的稻渔养殖却略讲。这种生态种植方式我早就从新闻报道上看到过,当时就觉得这种方法很巧妙、一举两得的,今天才知是唐老师课题组的成果,真是无巧不成书。感谢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向唐老师学习。

最后,就是两位组织同学的话了——

海创院科学传播部主任Claire老师,江苏某高校物理学本科、留法双硕士、副教授——

又是深夜,又一次清醒得无法入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准确的说,每一次科普活动回来都会这样。安顿好孩子,我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者回忆下刚才的讲座场景,或者放空自己。从2017年9月接手海创院科学传播部事业以来,已断断续续做了三场真正意义上的海创科学沙龙,我不敢说做到极致,我只能说我一直在思考在努力,努力得做好一个科学的传道人。我知道,相比于每场的演讲嘉宾和一直以来支持我的本家大哥相比,我是微不足道的。月月曾经一直问我,妈妈你做这个有工资么?我说没有。一定意义上妈妈在贴钱做。她不理解,不拿钱为啥还做?这不是亏本么?我笑着和她解释原因。然而我自己知道,为什么?其实不为什么。那些大道理是讲给别人听的,而内心深处只因热爱,我热爱科学,敬畏知识。愿意做一个科普布道者。在物欲的今天,仿佛很难让人信服,于是我去强找了一堆的理由去说明我做这件事情的意义。而事实上,一群志同道合者不为了金钱去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一直记得当年的中学物理老师那句话:物理物理,万物之道理。万物是什么?科学是什么?某种意义上,去探寻万物之道理正是科学的内涵。所以我愿意!今天听完生态学家唐建军老师对生命对自然以及对两者关系的独到见解,尤为赞同。好吧,月月,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思考去了解万物的道理,这就是妈妈做科普这件事情的意义。

东哥,浙大本科,海创院执行院长

为什么做科学传播(科普工作),除了近在眼前的有母校唐建军老师这样的热心投入的长辈;更是长期来发现国民的科学素质实在不咋的(当然本人科学知识也特别有限,虽然中学时候数理化各种竞赛沾过点边),很容易被各种所谓的科学给误导;正如海创科学沙龙第三场大家讨论到的,土壤修复的意义,不是不对,而是在做的时候,目标可能不是为了这个世界更美好,而只是如何去赚这个修复的钱。之所以这个世界会有这样那样的忽悠横行,关键还是我们本身比较容易被忽悠。如果大家都有一定的科学素质,那忽悠行为对大家只是娱乐节目而已。做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事情,也是为自己做一件好事。所以,在经政府批准的《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章程》第三条中规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科技交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省科技发展;提升国民科学素质。

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写到章程,这样的机构估计不会太多。虽然我们只是在浙江省注册登记的机构,但我们一定是要心怀天下,当然,前一步就是国家。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创院和我个人所做的,不会仅仅是科学传播工作。首先我们积极探索产学研发展的路子,特别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大健康方面也积累了不少专家朋友圈子;我们和他们的合作中,知道了更多科学和伪科学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基础,才能为科学的做好科学传播工作打下基础。

漫谈医疗影像及信息化在国内外的发展——海创学习沙龙第三场:东京大学博士门洪涛分享

2017年9月10日,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特邀东京大学博士、日本医工协会会长门洪涛先生在相关人员在海创院四宜路办公室接待,并就医疗影像及信息化的发展做了分享。海创院工作人员、合作伙伴、浙大校友等参与了本次分享。
门洪涛博士系一般社团法人医工协会(日本)会长、株式会社比特速浪(日本)董事长、海创院智库专家。
门博士2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各种机器视觉系统,医疗影像等图像处理软件的研发和销售,成功开发了PACS(Dicom/放射科)医疗影像系统、病理/检验/生物等显微镜图像检验/识别系统、3D图像诊断/血管分析/口腔影像等医疗图像系统,视觉定位/视觉测量/视觉检测/文字识别等工业机器视觉平台系统。在日本业界知名公司就业十余年,积攒了丰富的研发和业务经验。
2001年3月,门博士在东京创办了株式会社比特速浪,现有员工80余。先后荣获日本富士高科技育成金、东京“技术活性化”育成金、东京都产学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基金,其影像产品被列入东京中小企业振兴公社的新市场开拓支援事业的扶持产品;是日本工业图像协会(JIIA)和日本医用图像工业协会(JIRA) 唯一的中国籍企业会员。
门博士创立的一般社团法人医工协会有在日华人会员近1200多名,70%以上的会员拥有“医”或“工”博士学位,并作为专家活跃在日本的各个细分领域里。“医工协-在日华人”已经成为在各细分行业里可以把“日本的行业和国内的行业”也串起来的在日华人交流/活动平台。医工协-中国也有上千名会员,正在努力把日本的高科技经过在日华人的专业会员植入国内的相关细分领域。
门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国西北农业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先后完成农业器械本科、图像处理研究生课程,为东京大学工学硕士、博士。
门博士和海创院专家就国内外医疗信息化领域近年来的长足发展表示了肯定,诸如HIS系统、EMR系统、PACS系统、LIS及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
以门博士为领军人物的团队在医疗影像信息化方面有十几年的经验积累,致力于医疗信息化在病理检验、放射、口腔三个科室的应用。团队将人工智能与医疗信息化软件相结合,依托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临床需求。
以病理检验为例,门博士团队所开发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尿沉渣、白带、妇科乳腺病、病理等的检验、病理切片等,辅助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及判断,提高效率。
门博士的团队在PACS系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探索并开发相关应用,涉及的领域涵盖放射、超声、内窥镜、眼底、口腔、心电等。在口腔领域,门博士团队与国内相关方接洽并计划开拓国内市场。
门博士团队计划在国内成立相关公司,主要致力于医疗信息化软件、设备、耗材领域。目前正广泛寻求合作方,希望有意愿在该领域深耕的有识之士加入,也希望与业内企业开展相关合作,共谋发展。

此次分享前期得到了浙大校友刘六彬先生的大力支持;门博士受邀成为海创院智库专家后,就特地改道杭州,与海创院执行院长进行了多次沟通;本次来杭,还拜访了多位影响科学方面专家,如浙医二院放射科戴平丰主任医师等等。
分享会后,门博士对海创院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进行了整理;并在11月7日杭州国际人才大会前夕,又与门洪涛博士进行了深度沟通,双方交换了协会发展思路,海创院重视组织对于企业提供有持续价值的内容并希望能与海创院新建的台州工作站进行合作。随后,门博士应邀改道去了台州玉环与台州站负责人及玉环科协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11月14日,门博士与海创院台州站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医养项目交流、医疗技术合作等进行了彻夜长谈。到12月中旬,已经通过门博士和台州工作站的努力,有了实质性的业务发展。具体请关注海创院官网。

海创学习沙龙,是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践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指导思想,结合海创院传统与特色组织的一个品牌活动。海创学习沙龙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人才;围绕社会热点重点问题,邀请各界专家分享他们的智慧精华。海创学习沙龙,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围绕海创院的主要业务范围“产学研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积极探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门博士9月份的分享到12月份的落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目前,海创学习沙龙由海创院院办直接负责;同时,海创院还组织有海创科学沙龙,侧重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普及;目前由科学传播部具体负责。

记录:吴丹,2017年9月12日
编辑:顾东东,2017年12月26日

知名投资人张洁女士受邀点评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学员创业项目

 

12月24日,虽然是个颇具争议的洋节,又是个周末,但节日的氛围客观存在那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华西溪风情的一个咖啡馆里,一群人却漠视了节日的活动,抗拒着周末上午睡懒觉的拉力,在为未来而努力着。浙大系知名创业者兼投资人、华旦天使投资总经理、江湖人称“花姐”的张洁女士,受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邀请,与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部分学员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交流。

首先是安排各位学员自我介绍及项目介绍,然后把自己的核心问题归纳出来;经过三个多月硅谷创业者学院课程的训练,大伙已经能够比较清楚准确的介绍自己的项目,提出自己的问题。此次交流的项目涉及儿童科学教育、治疗高血压仪器研发销售、安全食品、医疗美容界的“美图秀秀”、第三方空间销售渠道、中高端定制旅游等——由于商业机密的缘故,具体项目这里就不介绍了。
虽然创业项目很接地气,但创业者教育背景还是很不错的:既有普通大学如杭电、宁波理工,也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也有留学法国、加拿大、荷兰的海归;学历遍及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
但在创业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人人都是未来企业家;大家在真诚的把自己的问题抛出来的同时,也得到了张洁女士的高效回应。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张洁女士以各种生动的类比,让创业者们更加清楚创业团队招募人才和培养人才、吸引投资或拒绝投资各种情况下应该有的立场、态度和策略。说到最后,张洁女士还告诉大家,她和其他投资人能给予的,就是人力资源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产品技术本身,创业者必须必任何人更清楚,否则也就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必要。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创业者和投资人是平等的;她也是这样践行自己的标准,比如从来不跟被投资人签对赌协议,而是放手一起干,一起打造各种可能性但是美好的明天。

海创院执行院长顾东东、海创院创业服务部副主任兼硅谷创业者学院执行院长吴悦、海创院科学传播部主任顾春辉等共同参与了本次学习活动。

2017硅谷AgTech科技年会走进杭州 谋全球科技农业未来

2017年12月16日19:32 中国新闻网

    2017硅谷AgTech科技年会杭州站举行 王远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6日电(见习记者 张煜欢)12月16日,“2017硅谷AgTech科技年会杭州站”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举行,中美两国农业科技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农业领域科技及产业化等前沿话题展开对话。据了解,这是硅谷AgTech科技年会首次到访中国。

当前,一场由科技“领跑”的农业革命正在进行之中。经过多年发展,“AgTech”已衍生出一个庞大“王国”,涉及都市农业、受控环境、垂直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其中,硅谷AgTech科技年会正是全球推广农业科技前沿项目的一大平台。

“虽然农业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现在出现了各种新科技,所以农业又‘老树发新芽’了。”硅谷AgTech科技年会发起人、知名硅谷律师罗杰·罗伊斯(Roger Royse)认为,当前是科技全球化的时代,中美两国正在共同领跑一场包括农业在内的创新科技革命。“我相信区域性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机遇。”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何志伟也肯定了科技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美国在农业科技领域一直处于************地位,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硅谷AgTech科技年会是美国最具规模的产业科技盛会之一,此次论坛的到来将为杭州带来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在现场,来自美国硅谷和中国国内的农业科技项目登台进行路演展示。如美国硅谷AEssenseGrows的首席科学家Huafang?Zhou介绍了“种植智能化”项目,通过智能手机及WIFI即可控制室内环境因素,从而可简单便捷地在办公室内种植番茄、黄瓜等农产品。绍兴飞马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子则介绍了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最新研发的“水上无人机”,可在防水的基础上对水田进行打药及授粉。

当前,全球农业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科技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对此,海聚科技董事长、“国千”专家、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院长孙威表示,硅谷Agtech科技年会亚洲站是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与世界对话的绝佳机会,该论坛的举办将为各国关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及创业者搭建一个互惠、互利的交流平台。

在此背景下,已迈向第五年历程的硅谷AgTech科技年会还在现场举行了“2018硅谷AgTech科技年会亚洲站”启动仪式。在硅谷AgTech科技年会发起人罗杰·罗伊斯,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汤建新,硅谷创业者学院中国CEO刘唯劼,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主任蒋晓斌,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柴燕菲,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院长孙威,以及浙江省农业厅科技处调研员成学芳的共同见证下,杭州正式获得“2018硅谷AgTech科技年会亚洲站”的主办权。

据悉,“2017硅谷AgTech科技年会杭州站”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与Royse EventsLLC、Silicon Valley Agtech Conference共同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中新社浙江分社承办,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协办。(完)

这事与6亿中国人密切相关!AgTech 年会杭州站特邀您来赴约!

硅谷农业科技年会

2017 亚洲行-杭州站

December 16th,2017

未来十年,农业将迎来一场比科技互联网领域更为激动人心的颠覆。这场由科技“领跑”的农业革命,将大大改善中国6亿农村人口的收入,进而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哪怕没有提前布局的打算,也应当对其前沿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致力于推广“硅谷全球化”理念,将硅谷及全球先进的理念、技术与中国本土实践无缝对接。2017年12月16日,首次将全球顶级的农业科技交流盛会——“硅谷Agtech科技年会”引入杭州,为杭州的创业者、投资人带来足不出户了解农业科技前沿项目的绝佳机会。 
 

你将获得

与来自美国硅谷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交流

初创公司展示产品与新兴技术

了解行业内最热门的话题与技术

听行业专家发表他们对未来农业和食品行业的看法

国内前沿科技农业项目展示

 

我们秉承一贯的分享、开放精神,开通对外报名参会渠道,邀请关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人及创业者共同探索未来农业领域的无限可能。

Funders Space创始人史蒂文·霍夫曼特别推荐您参与硅谷AgTech科技年会2017亚洲行。

活动介绍

EVENT

已经迈向第五年的农业科技年会秉承着“Bring Silicon Valley to the Farm”的宗旨,是美国最具规模的产业科技盛会之一。2017年的年会有七百名产业科技相关人士与会,演讲者包含国会议员、州议员、投资人、大型企业总裁、产业从业人士及创业家。

时间&地点

INNOVATIONS IN AGTECH

时间:2017年12月16日下午13:00-18:00
地点:杭州市科技馆2楼青科汇(延安路489号)
主办机构: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Royse Events LLC
Silicon Valley Agtech Conference
 

承办单位:
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
硅谷创业者学院杭州分院
中新社浙江分社

协办单位:

杭州市科技合作促进会、杭州1套

浙江省海创科技交流研究院

微链、赢加 、B12、westlake ventures


活动流程

INNOVATIONS IN AGTECH

想听到行业最顶尖人士的发言,

想了解中美AgTech科技的前景和投资市场,

扫描二维码报名AgTech科技大会杭州站